国产欧美日韩免费大片-亚洲自拍偷拍一区二区三-情侣自拍偷拍福利视频-亚洲激情五月一区二区

微信公眾號手機站

地礦新聞

最新新聞
圖片新聞
地礦新聞

您當(dāng)前的位置:首頁>>地礦新聞>>地礦新聞

昆侖紀行:在萬山之巔測量山河

來源:管理員     所屬分類:地礦新聞     閱讀次數(shù):76     發(fā)布時間:2025-10-30

1.jpg

初上昆侖

    

    懷揣對昆侖神山的向往,我從秦巴漢水之間的安康出發(fā),翻越秦嶺,穿過綠洲與無人區(qū),駛過戈壁灘與塔克拉瑪干沙漠,歷經(jīng)5天、行程3500公里,終于抵達葉城縣——古稱葉爾羌,漢代西域三十六國中的西夜國。這里被譽為“天路零公里,昆侖第一城”。昆侖山,素有萬山之祖的盛名。G219國道新藏線從這里啟程,是無數(shù)自駕者探秘西藏、穿越昆侖的起點,也是一隊響應(yīng)陜西地礦集團“北跨西進”戰(zhàn)略的重要一步。作為一名地礦人,我有幸參與新疆長寶山鉛鋅礦的勘探測量工作。

 

    從葉城縣出發(fā),穿過昆侖山脈的一、二、三號隧道,便進入了帕米爾高原的腹地,直面喀喇昆侖的巍峨神山。三十里營房正在建設(shè)中的和康縣,是新藏線上的首個補給點。海拔從3000多米逐漸攀升,這里成為許多初上高原者的休整適應(yīng)區(qū)。再向上,便是祖國的邊境線,一片禁止外國人進入的禁區(qū)。


2.jpg


    轉(zhuǎn)眼退伍已十七載。每當(dāng)軍車迎面駛過,閃燈鳴笛間,我總會致以敬意——那是軍人之間的默契與回應(yīng)。更向常年駐守在邊境線上的英雄們致敬!他們把最美的青春與熱血灑在這片高原,以“缺氧不缺精神、艱苦不怕吃苦”的喀喇昆侖精神,用堅強的意志守護著祖國的和平與安寧。

    

    巍巍昆侖,忠魂永駐。途經(jīng)海拔4280米的康西瓦烈士陵園——中國海拔最高的烈士陵園。維吾爾語“康西瓦”意為“有礦的地方”,昆侖山與喀喇昆侖山兩大山脈在此相擁,形成了新藏線上著名的康西瓦達坂。陵園始建于1965年5月,是為紀念1962年在中印自衛(wèi)反擊戰(zhàn)中犧牲的烈士而建。初建時安葬83名烈士并立碑83座,后續(xù)在該地區(qū)犧牲的邊防軍人陸續(xù)安葬于此。我們項目團隊在烈士紀念碑前敬獻花籃、酹酒祭奠,向113位長眠此地的邊防英烈致以崇高敬意。

    

    歷時7天,我們抵達新藏線500公里處的紅柳灘。中國礦都,壯美和安。正在建設(shè)的和安縣海拔4200米,是高原線上的重要補給點與休養(yǎng)區(qū)。而我們的團隊成員也開始出現(xiàn)高原反應(yīng):頭痛、失眠。新藏線602公里的甜水海鎮(zhèn),是我們項目的駐地與工作區(qū)——駐地海拔4800米,工作區(qū)海拔5400米。


3.jpg

    

    欣賞沿途美景的同時,我們歷時12天、行駛4200公里,從最初的高原不適到逐漸適應(yīng),終于真正踏入了這片昆侖大地。發(fā)揚地礦人的“三光榮”“四特別”精神,我們用腳步丈量著神奇的礦山山脈。高原反應(yīng)與車輛故障日日挑戰(zhàn)著工作極限,可每當(dāng)抬頭望見雪山藍天、白云草原,看見野羊群歡躍、遠處狼影倏忽而逝。那一刻,美景激蕩心胸,頭痛仿佛消失,腳步也愈發(fā)堅定。

    

    整個團隊5人歷時25天,圓滿完成了長寶山鉛鋅礦的勘探測量。正滿懷欣喜準備撤離時,“戰(zhàn)馬”——我們的車輛卻鬧起脾氣,趴窩不動。感謝兄弟單位新疆科技中心的及時救援,讓“戰(zhàn)馬”享受了600公里的VIP服務(wù),進廠保養(yǎng),洗去征塵,為此行畫上句號。

    

再上昆侖

       

    縱有狂風(fēng)拔地起,我亦乘風(fēng)破萬里。一目丈量昆侖雪,不負平生所相期。

    

    經(jīng)過短暫休整,我們再次出發(fā)。這一次高原反應(yīng)稍輕,僅我與另一位同事連續(xù)數(shù)夜難眠。3天后抵達天文點,項目駐地海拔5200米,工作區(qū)最高處海拔5800米。在這里,我聽說了傳說中的天文點哨所與神仙灣哨所——后者每年春晚都會亮相,是中國最艱苦、海拔最高、最偏遠的邊防哨所之一。


4.jpg

    

    “天上無飛鳥,地上不長草,風(fēng)吹石頭跑,氧氣吃不飽,六月雪花飄,四季穿棉襖。”這首民謠,正是喀喇昆侖邊防軍人的真實寫照。在我當(dāng)兵時便聽過一句話:在高原,睡著都是奉獻。如今身臨其境,更深刻體會其中艱辛。在此,再次致敬駐守邊關(guān)的英雄將士!

    

    古有項羽不過江,今有“牛馬”不歸鄉(xiāng)。

    

    十月的昆侖,已被大雪覆蓋,美得凜冽,冷得刺骨。夜間氣溫低至零下25攝氏度,氧氣含量僅為平原地區(qū)的50%。這片百里無人區(qū),寒風(fēng)徹骨,不通電力,每日靠發(fā)電機供電幾小時。偏偏這幾天發(fā)電機也“罷工”,我們只能靠煤爐取暖,鑿冰取水,一日兩餐自己動手。


5.jpg

    

    大地冰封,團隊頂風(fēng)冒雪,手提水泥與沙子,攀上5600米的工作區(qū)進行控制測量與標(biāo)石埋設(shè)。然而開工首日,“戰(zhàn)馬”再次鬧情緒,幾乎趴窩。在這信號全無的區(qū)域,救援遠在200公里外,一時令人絕望。所幸我熟悉它的脾性,兩小時修理后,它再次載著我們穿越河谷雪山,馳騁戈壁灘——同時時刻警惕著沼澤陷車與尖石爆胎的風(fēng)險。

    

    當(dāng)“戰(zhàn)馬”重新奔騰在昆侖大地,團隊士氣再次高漲。看著同事們肩扛儀器,如雄鷹、如雪山精靈,一步步艱難攀上5600米、5700米、5800米的高峰,我們用身體與靈魂探訪這片雪域。

    

    此刻我們只有一個信念:咬牙堅持,早日完成天文點3號礦區(qū)鉛鋅礦的勘探測量,還昆侖一片寧靜。憑借團隊的不懈努力與勇者無畏的精神,加上“戰(zhàn)馬”的不辱使命,歷時18天,我們圓滿完成工作任務(wù)。

    

    輕輕地,我們走了,只帶走車身上黏附的“土特產(chǎn)”。而在這片高原上,仍有無數(shù)如我們一般的地礦人、建設(shè)者,以及長期堅守邊防線、為祖國邊防事業(yè)默默奉獻的英雄官兵。他們把榮光,化作高原上的太陽,永遠照耀昆侖。